查看原文
其他

江西寻乌 文化扶贫倍添精气神

2016-01-01 人民网江西频道



今日人民日报4版截图


受惠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,得益于中宣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对口帮扶,江西省寻乌县精准扶贫力度加大,脱贫致富步伐加快。2015年,全县贫困人口预计比2012年减少54%左右,贫困发生率由26%下降到9.5%。


口袋开始鼓了,脑袋也不能空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怎么补齐?在中宣部的有力帮扶下,寻乌县按照“以城带乡,统筹城乡,结构合理,分步推进”的原则,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路。


文化服务强起来


绿树白墙红瓦,令人赏心悦目。在南桥镇古坑村,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干净整洁,周边还建有小舞台、凉亭和宣传长廊等。“县里送戏下乡经常到这里演出,村里人都喜欢看。平常大家也到广场来聊天、活动。”村支书彭辉标说。


2014年元旦刚过,刘玉春到寻乌挂职县委副书记、副县长。他是中宣部对口支援寻乌县后派出的第一位挂职干部。临行前,部领导叮嘱道:“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,重要的前提是把文化设施建起来,坚持标准化、均等化。”


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,中宣部制定了切合基层实际的“六个一”标准,即一个广场、一座舞台、一套音响、一间活动用房、一条宣传长廊、一套健身器材,以此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广场,将基层文化活动载体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传承民俗风情结合起来。


两年来,寻乌基层文化活动广场建成或在建的达30个,实现了乡镇全覆盖。其中16个由中宣部援建。


建起来更要管起来、用起来、活起来。寻乌县借势加强文化队伍建设,积极开展送戏下乡,就近培养农民文化队伍。2014年以来,共组织送戏下乡230余场,举办“百姓舞台”36期,参演群众2700多人次,观众达10万余人次。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,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“寻乌模式”已初步形成。


基层声音响起来


2014年7月30日,根据中宣部的部署,人民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在寻乌县挂牌成立基层联系点,开创了中央媒体在县一级设立基层联系点的先河。


南桥镇金桥移民村的赖亦城很兴奋,家里多了个漂亮能干的北京“女儿”——人民日报社总编室青年编辑臧春蕾到寻乌蹲点调研,吃住都在赖亦城家,工作之余还抢着帮干家务活。臧春蕾说:“到寻乌蹲点,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,不仅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,而且直接感受到赣南儿女勤劳质朴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,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。”


中宣部开展对口支援以来,中央媒体加大对寻乌的扶贫宣传和新闻报道,开展经常性的“走转改”活动,为寻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舆论支持。人民日报社派出15名青年编辑记者赴寻乌农村蹲点调研,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历时3个多月摄制了《重返寻乌调查》特别节目……两年间,40余家媒体300多名编辑记者到寻乌开展“走转改”等活动,刊发稿件1000多篇。“来自寻乌基层的声音得到了广泛传播。”县委宣传部长钟小刚兴奋不已。


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,寻乌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。2015年,到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、东江源头桠髻钵山参观考察的游客比上年增长30%;寻乌主要农产品蜜桔、脐橙的声誉和销售也不断看好,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“黄金果”。


人才队伍建起来


稳健的脱贫、持续的发展,需要人才队伍的智力支撑。中宣部对口帮扶寻乌立足于打基础、管长远,着力帮助培养老区振兴发展的后备人才。


2015年7月,一行20人的学习考察队伍一路向北,考察了杭州、宁波、北京三地的6所学校。丹溪中小学教师钟飞生激动地说:“开了眼界,触动很大。他们的办学理念、课改实践、校园氛围,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。”


“希望大家像种子一样,发挥示范作用,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教师安心教育、专心业务、尽心履职、热心育人,在寻乌教育发展进程中留下你们的足迹。”在中宣部机关,部领导热情接待了寻乌教师考察队伍,勉励他们为改善家乡教育、促进地方发展作贡献。


除了安排优秀骨干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培训,寻乌县近70名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也先后赴京接受相关培训。他们表示,这样的培训机会非常宝贵,倍添精气神,大家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,对做好本职工作有了更清楚的思路。


大家都在看 点击可查看

@江西公务员:明年1月1日起差旅费执行新标准,超标后果很严重

正能量!盘点2015年人民网江西频道记录下的“小人物”

强烈推荐!人民网江西频道2015年度最佳照片


记者:刘士安 吴齐强

来源:人民日报

责编丨艾鑫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